读《认知觉醒》的笔记

引子

文章开头就用事实点醒我,“年轻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将来能有多差,认定美好的生活会自然到来。不谙世事的我们认为:即使暂时说不清具体该怎么做,但有份十足的信心就够了,毕竟年轻无敌嘛! 然而现实并不总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这份十足的信心陪伴多年之后,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并没有变得特别,而是在不断地服从社会规则和应对生活烦恼,开始随波逐流:该玩手机玩手机、该打游戏打游戏;没有多少压力,也没有多少动力;觉得反正日子还过得去,希望也还在心里,偶尔挣扎呐喊一声,而后继续做着短视的选择,沉溺于眼前的安逸。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浑然不知:不知道事物的构成、框架,不知道努力的路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段话对于刚出校门还未找得工作的我是极为震撼的,直接揭开我最不愿意直视的真相。

而后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告诉我们需要怎么做去培养一个好习惯,能够在混乱的世界能有立足之地。

舒适区、拉伸区和困难区

舒适区指的是我们天性喜欢的事情,比如娱乐,躺床,停止思考等等,拉伸区指的是我们能够触动的区域,即我们花费时间精力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跑步五公里,或者做三十个俯卧撑。困难区指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区域,比如你想要五公里跑进二十分钟,你想要练出完美的胸肌。

而我们的重点就应该放在拉伸区,即在舒适边缘区学习,这样的好处是不会让我们有很强的挫败感,能够让我们容易接受并且坚持的做下去。

就像一种学习方法:你刷题的时候,很容易只刷简单题,因为你能够轻易的完成,并且会从中获得解题的满足感,而困难题,类似于数学最后一题,你又无从下手,满满的挫败感会让你放弃。所以我们应该把重心花在那些你一眼看上去不会写的但是经过思考能够有解题思路的题目,这种题目就会让你收获颇多。

人生的目标

人的一生工作,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有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去选择,“一个人若是没有人生目标,纵然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也会像一个迷失的人一样,内心没有喜悦,生活没有激情,甚至会厌恶自己,以为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我在二十多岁的年纪里时常会感到莫名的焦虑,莫名的空虚,无处可藏的枯燥。所以想明白人生的目标是很有必要的。

这让我不禁想到徐涛的一些话:“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这一生不在于当多大官也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去体验不一样的事物,去经历丰满的人生”,“如果面临选择仅仅只靠利弊去抉择那么很难选择,而根据自己人生的目的才能够走上自己想要的道路”。

可是想法是会变化的,当徐涛回顾他十年的种种经历时发现曾经的点点滴滴都变得空虚模糊,曾经认为不会后悔现在却感觉像是十年时间消失一般。

这些内容和书本作者所述不谋而合,甚至在书本结尾,作者表明自己的时光好像被人偷走一般,曾经的点滴如今却怎么都想不起来,别人讲述你的曾经做过的事情在你看来就像看别人的故事一般,置身事外仿佛不是自己的所作所为。作者便提出反思这一观点,个人认为就是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那么如何寻找到人生的目标?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作者提出感知力一词,其目的就是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是靠权衡利弊去决断的,而是需要感知力即靠感觉,你知道这件事情会让你破费,但是你喜欢,你不去做会后悔,那么就大胆往前冲。用感知力去代替思考力,去想想以下问题:

  1. 设想你即将离开世界,回首一生会为什么事情而后悔?
  2. 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3. 你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度过闲暇时光的?
  4. 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想帮助哪些人?
  5. 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
  6.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让自己感动?
  7. 你最让人感动的时刻是什么?
  8. 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个人感悟其实就是去做自己不会后悔的事情,去做一些你在多年后想起来还能够热泪盈眶,挺起胸膛自豪的讲述给他人的事情。至于人生目标,我也不能给出很好的意见,因为我自己还没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但是有些人就像我的一位朋友一样,从小就想参军,去部队锻炼自己,所以他一直为这个目标努力前行,当然最后他也成为了一名飞行员。每个人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只能说听凭自己的内心,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感知力作者在这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1. 关注那些最触动自己的点,让自己眼前一亮,心中泛起波澜的人和事等等去捕捉他们,记录下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 平时总是不自觉就跳出来的某些重复的念头,心里挥之不去的想法,这些都是我们放不下的事情,找到源头去审视消除他们。
  3. 无意识的第一反应,关注自己第一次见到某个人、第一次走进某个房间、第一次做某件事时,心中出现的瞬间反应或第一个念头。心理医生在了解患者时往往也会说:不要思考,告诉我你脑中出现的第一个想法。因为第一个念头往往是来自潜意识的真实信息。不过,产生第一个念头的过程很短,如果不刻意练习可能感知不到,因为理性思考很快就会接替潜意识发挥作用。

这些在你面临选择,诸如选择工作,选择伴侣的时候都可适用。

读书的技巧

这方面作者也是“暴击”我,很多时候读书做笔记只是单纯的将书中的内容进行梳理罗列了一番,似乎对知识了然于胸其实只是简单的搬运工作罢了。

image.png

image.png

如何深度学习?

在学习这件事上,很多人喜欢遵循这样的模式:阅读很多书籍和文章,不断了解新知识,做笔记、画导图、点收藏,甚至还不时在朋友圈分享;或者时不时抛出新名词、新概念,让人感觉很厉害,以此宣告自己见多识广。然而这样的学习效果十分有限,不是说不好,而是太肤浅。

  •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即找到触动自己的信息点
  •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即关联生活中的其他知识
  • 我的应用,即转化为行动,让自己切实改变

主要就是在你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之后能够进行整理归纳并输出成成果去教授,写这篇文章也是有想要把自己的阅读理解分享出来。

你们班级应该也有那种看上去非常非常努力但是成绩却不怎么好的人吧?他们的笔记总是很漂亮,他们的笔记总是做的满满当当,可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大抵是因为学习方法的问题,笔记做了不去复习,书读了却不去应用,总归会被遗忘的,久而久之和没学没有区别。“温故而知新”古人早就有的感悟,我们现在也未必能力行,其实作者的文章很多部分都是我们所了解,甚至用过但是却不能够系统的说明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

就拿传授知识来说,应该大部分人有过教别人题目的经历,而对于教别人的过程中总是让你会去想出更好更容易让他人理解的办法,你也会在这当中将知识点变的更加牢固。由此可见更重要的是输出, 将你的知识完美的输出应用才能牢牢把握知识的关键点。

冥想、运动和反思

冥想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去锻炼我们的专注能力,冥想不是对一天事情的总结,在脑海里去回忆今天学习的内容,而是让自己专注一件事情,比如呼吸冥想,让你全身心的去注意自己的呼吸。起初我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于是我定了个五分钟的时间,刚开始还好,但是后面就发现时间变的好像停止了仿佛我是定了五个小时一样长的时间,于是各种念头浮现让你很难一直注意力停留在自身的呼吸上。后面我才发现一般是定十五分钟。hhh

运动,其实本人应该是比较热爱运动的,至少对运动是喜欢推崇的,有的时候迈不开腿,但是能明白运动带给我们的好处,作者提出了运动后的学习会变的更加有效率这点值得我们深挖,很多时候我们运动完成就选择了玩手机,刷抖音,躺床上的消磨时间的方法,那么我们错过了让自己思想变的更加敏捷的机会,所以运动之后一定要去思考学习。但是这点目前我也没有体会,因为我是前者,运动完选择刷抖音的人。

反思,作者提出的反思是对今天一天事物去进行复盘,把一天的时间都规划的满满这样当你看到你做的记录上面写着用时两小时刷抖音,你会懊悔,你会感叹时间的流逝,下次再刷抖音的时候会想起时间的流逝你便作罢。其实我认为就是写日记,将自己一天有感触的事情记录,无论是文字还是照片的形式都可。当你多年回首这段时光你就能从中看出当时的心情感受,而不会让时光像流水匆匆,到头来一片空无。

个人想法

内容大概这些,让我再多写也有些疲倦,字面的事情终究停留在纸上,只有行动才能让自己记忆深刻。另外给个意见,无论是写日记还是写文章的时候,当你有想法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记录,可能是简短一两句话也可能只是一张照片,记忆是有出入的,人是有惰性的,当你回望的时候很多当时有感触的句子再读已然没有当初的感觉,并且合并到一起写下也是颇累的。

最后强调一个问题:专注!从小就有个坏习惯,喜欢写作业的时候听歌,喜欢打游戏的时候发消息,结果到头来书没读好,游戏也打的一般。“读的时候就好好读,学习的时候就好好学”,原来是深刻的大道理,小时候却怎么也听不进去,如果你让我劝诫我的小时候,可能我说的话会和当时大人们和我说的话一模一样,原来以前觉得唠叨的话语是因为我还小不明白其中道理。

人的思想总是会变化的,如果当初早点发现我的坏毛病并积极去修正也许会好很多,可惜人生没有如果,所以以后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需要深思熟虑,不要让自己去后悔!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3): Error writing file '/tmp/MYKK38D7' (Errcode: 28 -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583.cn/wp-includes/class-wpdb.php on line 2345
admin的头像-五八三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图形验证码
取消
昵称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