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学成文武艺,货于资本家”、“祥子到死都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之前聊的思路主要是保持空杯心态,不断学习尝试,这次主要思考的方面是努力方向性和结果,可能认知有点儿浅薄,也算是个启发吧。
起因
这一年多来,随着记录习惯的养成,习惯性的会去总结和思考,看到社区有分享写小说、做抖音、开源的分享,很多的尝试和实践,片面提醒着软件从业的动荡不安、思考和重新再出发,此时“选择大于努力”与“祥子到死都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的声音可能会在脑子里面冒出来,求变是当前要凸显的话题,至于这个变是 “破局” 还是 “深耕” 以求核心竞争力,这就不得不提“坚持”这项,加之最近横向发展的瓶颈到了,反而对方向产生了迷茫。
学成文武艺,货于资本家
傲气是我最后的坚持,本质上不管是软件纵向或者横向领域的学习尝试,其实潜意识的结果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然后找更好的工作,这个 “好” 怎么定义,基本是现阶段需求决定的,不同年龄段、经历、状态都有不同的追求结果、但最终的目的还是找工作,生存、此时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自身和技能被人所需求,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 价值是不是核心的范畴。
祥子到死都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
这项认知本质上就是人为选择大于努力,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但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其实是没得选择居多,随波逐流才是常态,即便是选择,绝大多数也是为生活和长远的打算做的考虑,进行的尝试。
软件从业者的特质
软件人群的刻板印象“格子衫、少言寡语”,行内印象“杠精、屎山制造机之轻视”,从我的角度上来看,软件从业的行业特质决定了其执行能力,以及过程中的目的->结果之间的逻辑能力,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现在少了 “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剩工,无匠,没了匠心的工人,可不只剩工人了嘛,但谁不想精益求精呢,供需市场决定了求速而后视情况而精,本身绝大多数的从业者其实内心迫切的求精。但这个精细的方向其实很模糊,好像随时在变化。
努力与求变的矛盾
恰逢软件几年,运气好而已,行业本身对35之后有很深的怨念,加之这几年的技术的百花缭乱,技术经验反倒是负担和累赘,学历的快速贬值,已经过了非你不可的时间节点、因此极度的自我反思和求变是迫切的,在附录中会补充一些思考,在此不展开、在这个迫切中,选择的方向往往要受生活牵制、你不得不考虑生活问题,因此小成本稳妥的探索好像是绝大多数人用脚投票的结果,兼职转正职的平替,是我当前觉得适当的一条途径,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个体想要在群体中去竞争,核心又该是啥?
尝试与观望
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软件的自由工作者,但这项自由,只能说边武装自身边进行,基本上从从业开始,就一直在兼职搞软件,渠道是别人的,赚的也基本都是辛苦钱,我本身对合作关系的定位也就是一个软件工具,这个工具的特质就是廉价与省心,结果完全可控,主要的目的更多的是去尝试学习各种乱起八糟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面尝试,但从疫情开始后,我在反思,能力恒定之后,方向的选择尝试能力似乎在缺失,我尝试弥补加固了自身“货于资本家”的能力后,开始思考我能选择啥方向,在业余的时间,尝试,否定,持续这个过程,然后尝试了功能兼职,尝试了小件交付,尝试了工具软件,然后不停的做减法,有部分成效,但还在探索,如果你有合适的方向,不妨一起讨论。
总结
一直在挣扎,但 核心竞争力,这个事儿的定位,结合自身特质,找出合适自己的,才能称之为核心,任何的坚持和挣扎都应该被鼓励,至于市场决定的 “核心竞争力”,这本就是随时在变化的,持续关注,适当靠近就好,不该把自身和市场捆绑在一起,也没必要嘲讽别人的选择,你所能决定的核心竞争力只能是自身,也只有自身,至于期望别人合作?那也必然是你有价值之后,才会有合作的基础,那问题来了,你自身的核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