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灵深瞳闯关科创板,AI公司没有凡尔赛

400多页的招股书再次表明,格灵深瞳身带典型AI公司的优劣势。这些AI公司还没有强到可以打破既定游戏规则,大部分时候只能被行业老大集成,分到一小块「蛋糕」。褪去光环而归于平凡,恰恰是努力活下去的最好开端。

撰文 | 吴昕

6月22日晚间,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灵深瞳」)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本次拟募资10亿元。

与同行「AI四小龙」相比,格灵深瞳「入行」更早,早期故事不乏凡尔赛。2013年,赵勇回国创立格灵深瞳。在此之前,这位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工程系的高材生加入谷歌研究院担任资深研究员。期间,其所在团队取得计算机视觉技术突破。

格灵深瞳创始人&CEO赵勇

成立之初,格灵深瞳就拿到真格基金和策源创投的数百万天使轮投资。一年后,又拿到红杉中国投资的数千万美元融资。徐小平与沈南鹏曾就「格灵深瞳未来值 1000 亿还是 5000 亿美金」争执不下,也曾是比尔•盖茨口中的「Very Cool」。

随后,公司融资步伐明显放缓。2017年,格灵深瞳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三星、真格基金等,但未公布融资金额。2019年低调完成3轮融资。据报道,赵勇曾将PR业务暂停两年,融资也不再对外公布。

2019年融资主要出于战略考量,比如抱住行业「大腿」。

格灵深瞳之前,已有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传神语联、旷视科技5家企业申报上市并获受理。摊开公司400多页招股书,一串串数据指标、财务概念犹如法官面无表情拷问着当事人,格灵深瞳再度证实了AI生意的主要症结 ?还是意外证伪了它们?此次冲刺能否成功竞得Al上市「第一股」?

格灵深瞳以「让计算机看懂世界」为愿景,专注于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提供面向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 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通往上市之路,所有 AI 公司都在尽可能追求销售曲线的陡峭。招股书显示,2018-2020 年,格灵深瞳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5,196.35 万元、7,121.07 万元和24,271.56 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116.12%。

较之「AI四小龙」,这些营收数字并不算出色,格灵深瞳已然不在第一阵营。 以2020年实现2.4个亿营收为例,该金额相当于某些「四小龙」公司半年或三个季度营收总额,某公司四年前营收已经超过这个数字。

营收总额曲线的陡峭,不足以透露AI这门生意是否好做。结合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存货量、应收账款等数据,不难发现格灵深瞳也难逃AI生意「魔咒」——2B生意让收入起来了,但是现金回不来,政府生意不好做。

报告期内,格灵深瞳2018年、2019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一直为负。2019年,公司完成三轮融资。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转正,年末,货币资金仅剩2.93亿。

再看存货金额,2018年为1718.33万,2019年增加到2765.11万元。和其他AI公司一样,公司的存货主要由库存商品、发出商品构成。逐年增长的趋势主要系公司业务规模扩张及行业特性所致,也是市场局面打开的标志。

报告称,2019 年末,公司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较 2018 年末有所增长,主要原因系公司为农业银行安防设备项目和中国石化智慧油站项目进行备货所致。

不过,如果存货出现滞销,也很有可能拖累利润水平。2020年的存货金额降低到1783.27万。报告称,主要原因系 2020 年公司持续优化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流程,产品供货周期缩短,相应减少了备货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数额存在较大攀升情况,特别是2020年。公司应收账款分别为:5863.2万元、5365.12万、6829.94万。报告称,2018-2019 年末,公司其他应收款金额较高主要系关联方的资金拆借。

事实上,当主要终端客户为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时,这些AI公司都难逃过应收账款的滚雪球效应。 因为这些客户通常实行预算管理和集中采购制度,一般在上半年进行项目初期规划并制定采购计划,项目的交付和项目款项的结算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鉴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客户等内部付款审批周期较长,客户实际支付货款会有时间间隔,从而到年末会形成较大额的应收账款。

另外,销售合同大多存在分期付款,除预付款项外,客户按产品交付、项目验收、质保期满等不同时间节点支付货款,该等业务特点也使得应收账款增速快于营业收入。

这也表明,无论怎么宣传,目前中国的AI公司还没有强到可以打破既定行业规则。例如,安防领域总包公司通常会根据客户的需求,采购来自不同公司产品。大部分时候,AI公司只能被集成,且只能分到一小块「蛋糕」,还要面临回款压力。

除了生意难做,格灵深瞳也没有摆脱AI公司的另一宿命——大额亏损。 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90.22万元、-4.14亿元和-7786.92万元,三年累计亏损5.62亿元。与其他拟上市AI公司相比,亏损规模不算最大。

报告称,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系前期研发投入大但收入规模较小,以及实施股权激励产生大额股份支付费用所致。这也与其他AI公司主要亏损原因一致。

人工智能行业技术研发难度大、研发投入高,为保证持续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通常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逐年递增:7285.02万元、9595.43万元、11428.33万。不过与某些「AI四小龙」动辄几亿研发投入相比,并不算高。

其中,研发费用支出大头来自职工薪酬。报告期内,职工薪酬分别为 4,529.49 万元、6,083.05 万元和 5,818.08 万元,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为114 人、162 人和148人。平均薪酬约三十多万,与「AI四小龙」研发人员平均薪酬相比,处于中上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薪酬和股份支付,第三方服务费占比位居第三,主要包括云成本、数据标注等外包服务成本。这也是AI公司的一个普遍特点,数据成本、云服务等基础设施支出不低,会一定程度「拖累」利润。

2020年之前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一直为负,再加上净利润持续为负,这表明企业收支不能相抵,距离规模化盈利还比较远,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因此,格灵深瞳选择《上市规则》第2.1.2第(二)款,即: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2020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4,271.56万元,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公司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合计28,308.78万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37%,不低于15%;结合发行人最近一次外部股权融资对应的估值情况,基于对发行人市值的预先评估,预计发行后总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符合上述标准。

底层AI技术平台——深瞳大脑是公司核心技术驱动平台,用于赋能公司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技术实现。

公司产品矩阵主要包括,智源智能前端产品( 内嵌自研 AI 算法软件的软硬一体产品 )、灵犀数据智能平台和深瞳行业应用平台。

其中,智源智能前端产品(主要是皓目行为分析仪、边缘计算设备、智能摄像机、人脸识别设备和双光温测智能识别设备等)为格灵深瞳提供营收较大,且在不断增加,2018-2020年,该产品产生营收分别约为882.71万元、3396.12万元、1.69亿元,占比分别为17.65%、47.88%、69.71%。这也使得格灵深瞳更像一家AI硬件公司。

灵犀数据智能平台(主要用于城市管理)贡献营收占比则下滑严重,报告期各期,该产品产生营收分别约为3345.96万元、1256.28万元、2360.03万元,占比分别为66.9%、17.71%、9.73%。公司解释称,2019年的推出深瞳行业应用平台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灵犀数据智能平台市场。2020年,深瞳行业应用平台占比已接近17%。

深瞳行业应用平台、技术服务及其他2020年产生营收分别约为4019.3万元、969.58万元,占比分别为16.56%、4%。

从业务角度来看,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三大领域,向终端客户或集成商客户直接销售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其中,城市管理领域已覆盖全国多省市的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政法委员会等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智慧金融领域已覆盖农业银行全国各省市的上千家分支机构;商业零售领域已覆盖中国石化、现代汽车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体育健康、轨交运维领域目前还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城市管理产品及解决方案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值得注意的是,较之2018年的79.3%,2020年营收占比已下降不少。同时,商业零售和智慧金融产品及解决方案营收贡献均有显著增加。

商业零售营收占比从2018年的4.52%增加到2020年的16.97%。智慧金融产品营收金额在最近两年翻倍增长,主要受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入围农业银行安防设备项目合格供应商后,带动销售订单快速增长影响。农业银行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跻身第一大客户,分别为公司贡献了约33%、19%的营收。

赵勇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虽然目前这两个行业AI应用规模还不大,但是,长远来看一定会超过安防行业。

从毛利水平来看,城市管理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毛利水平最高。 2018 年和 2019 年,公司城市管理和智慧金融产品及解决方案与依图科技、 云天励飞和旷视科技相似业务毛利率相比较为接近。

报告称,公司 2018 年和 2019 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较为接近。

事实上,格灵深瞳在技术商业落地过程中,可谓命运多舛。2017年以前,格灵深瞳有一支很好的技术团队,但是不懂行业和销售。

成立之初,格灵深瞳就计划将场景识别应用到零售行业,通过消费者行为分析建立用户画像,帮助零售商优化公司战略。十个月后,线上电商搅得实体零售业翻天覆地,其悲观态度让格灵深瞳折戟这一场景。2014 年公司转向交通、金融,但新的主营业务又与(基于零售经验的)人才结构错位。

2017年,赵勇选择押注安防并更换公司管理高层。原CEO何搏飞离职,赵勇接任CEO。原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资深科学家邓亚峰接任CTO,安防行业资深人士、原伟昊科技电子副总裁黄辉栋担任总裁并负责销售。

技术路线上,格灵深瞳也从超前的「三维视觉感知」转向主流「深度学习+人脸识别」,并于2017年正式将产品卖给公安系统。如今,安防已成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之一。

两年前,赵勇在接受采访时称,现在产品已经能够量产,新零售风口又回来了,跌入谷底后「还能站起来」。有了在安防行业的成功经验,他在拓展新行业的时候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和信心。

招股说明书披露,格灵深瞳初期属于红筹架构企业,公司系依据开曼群岛法律在开曼群岛设立的有限公司,并于 2017 年拆除。

股东方面,控股股东为深瞳智数,实际控制人为赵勇。招股书显示,赵勇通过深瞳智数、灵瞳众智、灵瞳莱客、灵瞳智源和灵瞳数源间接控制公司36.19%的表决权。

此外,格灵深瞳股东中有不少知名机构。其中,红杉资本直接持有13.99%的股权;真格基金合计持股8.43%;现代汽车和现代摩比斯同属于现代汽车集团,合计持股比例为7.41%。另外,智慧云城直接持有格灵深瞳6.14%的股权,上市公司易华录为智慧云城有限合伙人,出资2亿元持有22.71%出资比例(易华录还是公司2020年前五大客户之一)。

沉寂四年,赵勇带领格灵深瞳冲刺IPO。他曾公开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绝对是一场长跑,「我们也许瘦一点,更适合长跑。」

作为拟IPO的AI企业主力产品方向,计算机视觉已成为人工智能中技术率先取得较大突破、应用场景较为明确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人工智能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市场空间也非常广阔。目前,商汤、旷视、海康威视、云从、依图、创新奇智、大华股份等企业合计占据超过50%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格灵深瞳则被归于其他。

竞争从一级市场延伸到二级市场,这既是主动谋求竞争优势,同时也是寻求资金支持的被动选择。通过资本加持,AI行业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

从募资额来看,依图科技拟募资额最高,达75.05亿元;其次为旷视科技,拟募资60.18亿元;云从科技、云天励飞则分别拟募资37.5亿元、30亿元;传神语联拟募资额最少,仅5.13亿元。

格灵深瞳本次拟募资10亿并不算多,主要用于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升级项目、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发项目、营销服务体系升级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在招股书中,格灵深瞳描绘了未来长跑的发展战略。第一,依托成熟的算法模型生产能力,研发升级人工智能算法平台,提高算法的跨平台能力,以实现更高效的技术复用,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算法产品为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第二,持续深入开展多领域关键技术融合创新,与人工智能技术跨界交叉形成各类产品,丰富完善现有产品及解决方案。

第三,专注高价值行业。专注于已出现或即将出现商业应用价值的行业,深入行业业务场景,以高性价比的人工智能算法、丰富的创新产品系列构建完善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切实推动所服务行业的效率变革和增长动能转换。

是否能成功上市并开启一番新的天地,除了好运,依旧考验格灵深瞳的技术功底和商业远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3): Error writing file '/tmp/MYfj5W24' (Errcode: 28 -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583.cn/wp-includes/class-wpdb.php on line 2345
admin的头像-五八三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图形验证码
取消
昵称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