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习笔记:DQN的过拟合问题

DQN的过拟合问题

建议在学完 DQN 之后有不理解的再看本笔记,本文的环境都是 OpenAI 的开源库 gymnasium 的 Pendulum-v1,其给的最大奖励是 0,也就是直立状态,其他状态都给负奖励,因此可以以 0 为基准讨论过拟合问题。

环境示意图

深度 Q 网络

核心理解

在普通DQN中,我们会建立两个网络,一个 Q 网络,参数为 ω\omega,另一个是目标 Q 网络,参数为 ω\omega^*,目标 Q 网络的参数是若干回合更新一次,而 Q 网络是每个状态动作之后都会更新,因为 Q 网络要追目标 Q 网络,而且目标 Q 网络的动作选择是 Q 值最大的那个,如果只建立一个网络,那么 Q 值大的动作会被更多地选择,也就被更多地高估;但这种状态下仍然会被高估,因为目标网络总是选择最大的 Q 值。

深度 Q 网络的关键在于时序差分方法更新网络参数 θ\theta,目标 Q 值是用目标 Q 网络得来的,rr表示本轮环境反馈的奖励,γ\gamma表示折扣因子,ω\omega是网络的参数,ss’aa’表示目标 Q 网络对下一状态 Q 值的估计,由于网络输出的是若干动作的若干 Q 值,因此选其中最大的 Q 值,得出 QtargetQ_{target}作为目标 Q 值;而本轮 Q 值很简单,就是 Qω(s,a)Q_{\omega}(s,a),用均方差 MSE 即可算出损失,进而梯度更新。

Qtarget=r+γmaxaAQω(s,a)Q=Qω(s,a)loss=12(QtargetQ)2\begin{align} & Q_{target} = r + \gamma \mathop{\max} \limits_{a’\in A} Q_{\omega^*}(s’,a’) \nonumber \\ & Q = Q_{\omega}(s,a) \nonumber \\ & loss = \frac{1}{2}(Q_{target} – Q)^2 \nonumber \end{align}

其中 QtargetQ_{target} 也可以写成如下式子,因为 ss’ 是给定了的,aa’ 的选取就是使得 QωQ_{\omega^*} 最大的那个动作

Qtarget=r+γQω(s,argmaxaQω(s,a))Q_{target}=r+\gamma Q_{\omega^*}\left(s’, \mathop{\operatorname{argmax}} \limits_{a’} Q_{\omega^*}(s’,a’)\right)

完整损失函数可以写为

loss=argminω12Ni=1N[Qω(si,ai)(ri+γmaxaQω(si,a))]2loss = \mathop{\operatorname{argmin}} \limits_{\omega} \frac{1}{2N} \sum^N_{i=1}\left[Q_{\omega}(s_i,a_i) – ( r_i + \gamma \mathop{\operatorname{max}} \limits_{a’} Q_{\omega^*}(s_i’,a’)) \right]^2

其中 1N\frac{1}{N} 是批量均值,12\frac{1}{2} 是最后两个值的均值,该公式求使损失最小的参数 ω\omega,在程序中不用写这么复杂:

# pytorch 2.0.1
# states和actions等都是一个批量的数据,tensor类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import torch

q_net = Qnet().to('cuda')
target_q_net = Qnet().to('cuda')


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q_net.parameters(), lr=learning_rate) # Adam优化器
...
Q_target = r + gamma * target_q_net(next_states).max(1)[0].view(-1, 1) * (1 - dones | truncated) # 直接选出最大的Q值
Q_value = q_net(states).gather(1, actions) # 依据当前动作选出该动作的Q值
loss = torch.mean(F.mes_loss(Q_value, Q_target)) # 求批量的均方差之后再求均值,即1/2N
optimizer.zero_grad() # 设置0梯度避免积累
loss.backward() # 反向传播计算梯度
optimizer.step() # 执行梯度下降

改进方案

Double DQN

在普通 DQN 中,目标网络总是选择最大的 Q 值,虽然比从原网络直接估计 Q 值要好,但也有可能过拟合,比如对一个奖励最大就是 0 的环境来说,Q 网络要拟合它的奖励,尽管越往后总体会越趋近于 0,但是它有可能输出会大于 0,目标 Q 网络同理,因此如果总是选目标 Q 网络估计的最大 Q 值,那就有可能把原 Q 网络往输出大于 0 的方向引导,造成过拟合,或者说过高的 Q 值估计。

前面提到目标 Q 网络的更新是比较慢的,假设原网络已经过拟合了,我们的目标 Q 值还是用目标 Q 网络估计,但不选择最大的那个 Q 值,而选择原网络最大 Q 值对应的那个动作,按照这个动作去选择目标 Q 网络给出的 Q 值,因为目标 Q 网络更新的比较慢,所以可能没有原网络那么过拟合,所以选到的 Q 会比较低,这样原 Q 网络的参数就会调整得不那么过拟合,从而一定程度抑制了过拟合。

这样的修改可以写成如下公式,区别就是选择动作的网络变了,变成原网络,从参数上看得出来

DQNQtarget=r+γQω(s,argmaxaQω(s,a))Double DQNQtarget=r+γQω(s,argmaxaQω(s,a))\begin{align} 原\operatorname{DQN}:& Q_{target}=r+\gamma Q_{\omega^*}(s’, \mathop{\mathrm{argmax}} \limits_{a’} Q_{\omega^*}(s’,a’)) \\ \operatorname{Double~DQN}:& Q_{target}=r+\gamma Q_{\omega^*}(s’, \mathop{\mathrm{argmax}} \limits_{a’} Q_{\omega}(s’,a’)) \\ \end{align}

代码方面有如下改动

# ======> # 下个状态的最大Q值, Double DQN的区别
if self.dqn_type == 'DoubleDQN' or 'DuelingDQN':  # 先在q网络确定动作, 再对应到目标网络的价值上
    max_action = self.q_net(next_states).max(1)[1].view(-1, 1)
    max_next_q_values = self.target_q_net(next_states).gather(1, max_action)
else:  # DQN的情况, 直接用目标网络估计价值
    max_next_q_values = self.target_q_net(next_states).max(1)[0].view(-1, 1)

这样的改动是有效果的,左边是普通 DQN,右边是 Double DQN,如下图

本文的环境是 Pendulum-v1,其给的最大奖励是 0,也就是直立状态,其他状态都给负奖励,普通 DQN 在一些轮次中,估计的 Q 值比较大,有的接近 10,也就是过拟合,右边的 Double DQN 中,在 epsilon降低之后的训练中出现了严重过拟合,但是在后期稳定之后就很少过拟合了,但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有的轮次的 Q 值突然下降,说明对于该轮次选择的动作学习的不好,因为网络每次只是针对选择的一个动作造成的误差进行梯度下降,这样就忽略了其他动作的学习,如果有状态动作没有被采样到,就没有被很好的学习到。

Dueling DQN

主要区别是网络设计上,普通 DQN 的网络一般如下

class Qnet(torch.nn.Module):
    ''' 只有一层隐藏层的Q网络 '''
    def __init__(self, state_dim, hidden_dim, action_dim):

        super(Qnet, self).__init__()
        self.fc1 = torch.nn.Linear(state_dim, hidden_dim)
        self.fc2 = torch.nn.Linear(hidden_dim, action_dim)

    def forward(self, x):
        x = F.relu(self.fc1(x))  # 输出一个Q值
        return self.fc2(x)

Dueling DQN 采用对偶输出的设计,共用一个隐藏层,但是输出层输出两个值,并且加和作为最终输出,其设计如下

class VAnet(torch.nn.Module):
    ''' 只有一层隐藏层的A网络和V网络 '''
    def __init__(self, state_dim, hidden_dim, action_dim):

        super(VAnet, self).__init__()
        self.fc1 = torch.nn.Linear(state_dim, hidden_dim)  # 共享网络部分
        self.fc_A = torch.nn.Linear(hidden_dim, action_dim)
        self.fc_V = torch.nn.Linear(hidden_dim, 1)


    def forward(self, x):
        A = self.fc_A(F.relu(self.fc1(x)))  # 状态动作优势
        V = self.fc_V(F.relu(self.fc1(x)))  # 状态价值
        Q = V + A - A.mean(-1).view(-1, 1)  # Q值由V值和A值计算得到
        return Q

实际上最初想的是 A = Q - V,即估计的 Q 值减去当前状态的价值 V 等于动作优势 A,这样更好理解,但是我们需要网络给出 Q 值,因此改写成 Q = V + A

注:A 和 Q 有两个参数 s,a,所以叫 状态动作优势/价值;V 只有一个参数 s,所以叫 状态价值。

V 值,代表当前状态的价值,如果是一个批量,那么有两个维度,大小是(批量数, 1);另一个是 A,表示当前动作的相对优势(人为定义的),它类似传统的 Q 值,即给出了该状态下每个动作的 Q 值,如果输入的是一个批量,那么大小是(批量, 动作空间);其中 A 一般是多维的,类似之前输出 Q 值,因为每个状态都对应一个 Q 值,并且有一个状态批量,而 V 是一维的,代表每个状态的一个状态价值。所谓状态价值,可以理解为有的状态很差,无论采用什么动作都很难获得比较好的回报,那么这时候状态价值就很低,反之同理。

在网络中需要限制 A 的更新,Q=V+(AAˉ)Q = V + (A – \bar{A})AA 减去 Aˉ\bar{A},会使得 A 整体更接近 0,并且均值为 0,这是为了减少 A 在梯度下降中的调整大小,从而使得梯度下降主要影响 V,V 的输出比较简单,也好调整一些,而改变了 V,也就同时改变了所有动作的 A 值(矩阵运算的广播机制),等于改变了所有动作的 Q 值(同时增加或者减少),因此在某个状态下的学习会对所有动作的估计产生影响,而不是只改变 Q 值最大的那个动作的估计。

在前面的普通 DQN 和 Double DQN 中,没有 A 和 V 的概念,网络直接输出 Q,在反向传播中,只考虑了 Q 值最大的那个动作,就只是考虑了该动作造成的误差。

这样的改动也是有效果的,左边是 Double DQN,右边是 Deuling DQN,后者后期 Q 值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减少了,并且下降的幅度也变小了,如下图

关于过拟合的研究

Double DQN 的目的是抑制过拟合,但是无法完全避免,实际上动作空间越大越容易过拟合。

设动作空间为 m,也就是有 m 个动作可供选择,假设状态 ss 下所有动作 aa’ 的期望回报无差异,都为 Q(s,a)Q^*(s,a’),网络估计的 Q 值是 Qω(s,a)Q_{\omega}(s,a),那么误差可以表示为 ϵa=maxaQω(s,a)Q(s,a)\epsilon_a = \mathop{\max}\limits_{a} Q_{\omega}(s,a) -Q^*(s,a’),假设误差 ϵa\epsilon_a 服从[-1, 1]的均匀分布,并且各动作 aa 相互独立,有 E(maxaϵa)=(m1)2m1m+1E(\max\limits_{a} \epsilon_a)=\frac{(m-1)2^{m-1}}{m+1},这是随着 m 的增大而增大的。证明如下:

ϵa\epsilon_a 的分布函数如下:

P(ϵax)={0,x<11+x2,1x<11,1xP(\epsilon_a \le x) = \begin{cases} \begin{align} &0, & x<-1 \nonumber \\ &\frac{1+x}{2}, & -1 \le x <1 \nonumber \\ &1, & 1\le x \nonumber \\ \end{align} \end{cases}

又因为各动作是独立的,一共有 m 个动作,因此对于使得误差最大的动作 aa 有分布函数:

P(maxaϵax)={0,x<1(1+x2)m,1x<11,1xP(\max\limits_{a} \epsilon_a \le x) = \begin{cases} \begin{align} &0, & x<-1 \nonumber \\ &\left(\frac{1+x}{2}\right)^m, & -1 \le x <1 \nonumber \\ &1, & 1\le x \nonumber \\ \end{align} \end{cases}

对该分布函数求期望:

E(maxaϵa)=11xd(1+x)m2=[x(1+x)m2]1111(1+x)m2dx=2m1[(1+x)m+12(m+1)]11=2m12mm+1=2m1(m+1)2m1×2m+1=(m1)2m1m+1\begin{align} E(\max\limits_{a} \epsilon_a) & = \int_{-1}^1 x \operatorname{d}\frac{(1+x)^m}{2} \nonumber \\ & = \left[\frac{x(1+x)^m}{2}\right]^1_{-1} – \int_{-1}^1 \frac{(1+x)^m}{2}\mathrm{d}x \nonumber \\ & = 2^{m-1} – \left[\frac{(1+x)^{m+1}}{2(m+1)}\right]^1_{-1} \nonumber \\ & = 2^{m-1} – \frac{2^m}{m+1} \nonumber \\ & = \frac{2^{m-1}(m+1)-2^{m-1}\times2}{m+1} \nonumber \\ & = \frac{(m-1)2^{m-1}}{m+1} \nonumber \end{align}

内容参考

《强化学习教程》《动手学深度学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3): Error writing file '/tmp/MYlKRjVd' (Errcode: 28 -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583.cn/wp-includes/class-wpdb.php on line 2345
admin的头像-五八三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图形验证码
取消
昵称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