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有效笔记

如何做有效笔记

文章内容适合人群:做知识管理,需要在学习和研究不断累积信息,并利用这些经验解决问题。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途,你要随时应对各类实际问题的考验,拿出自己不知道散落在哪个角落的想法和新的内容结合。

看到一篇关于‘做有效笔记’的文章,有几点触动我的软肋,记录一下,原文文末获取。

有必要做笔记吗?

引文开篇提到‘不是所有人需要做笔记’,在我的思考世界里,我不是能够随意发散然后又转回主题和庞大的知识点交互的模式,只能亦步亦趋地遵从学生时代的方式—指令学习,通俗来说,就是通过画重点,列大纲的方式记忆知识点。

也因此,我也陷入了知识的汪洋之中。

记录笔记的场景

  • 准备考试,画重点然后背诵,以在考试中能够回忆起来

不需要做笔记的人群

  • 可以自行记得所有事情
  • 不需要从多个信息源中处理分析,拿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 不需要输出长文内容

如果你是后者,可以退出阅读了

如何做有效笔记

做笔记要有一个目标,作者的目标‘研究、学习和写文章’,我的目的是‘构建世界的模型,提取并扩展自己的思考’

笔记的最佳实践

  • 阐释你的思考路径
  • 表达你的想法

笔记陷阱

为什么叫陷阱而不是错误,当你跳入笔记的陷阱,这种方式会让你以为自己满足了,得到了知识,达到了自己的做笔记目的,当你习惯之后,就更难以摆脱这种方式。

陷阱1 寻找最好的笔记实践工具

Evernote, Notion, Scrintal, Obsidian, 还是 Tana?
很不幸,我都用过,还有OneNote、为知笔记、Focus Note、AI Writer、幕布、Workflow、Craft,WorkFlowy、Roam Research…

几乎隔一段时间我就要翻阅论坛看看自己的工具是否落后,或者有什么最佳实践,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花费在这上面,并且因为笔记格式没有同一的语法。各个笔记厂商的增强功能都是自定义语法格式,导致一款笔记很难完美导入到另一款笔记。

因此我有很多笔记遗留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解决方案

这些工具是这些创始人的思考结果,你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样的工具可以承载你的想法?
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寻找一款适合你形状的工具,而非去适应工具。

这里提供一种想法到工具的实现落地路径。

PKM金字塔从下往上依次是:
想法:对于一个知识点最原始的思考
实践:将想法落实到行动反馈而来的经验结合
工具:可以应用实践路径的人造工具

以上都是纯概念,工具也不单指笔记工具,任何可以容纳这个思考流程的都可以

陷阱2 完美主义的笔记风格

想要一次性想要记录完整、高质量的笔记,这源于我们想要把把笔记当作坚固不可破的真理来记录。

导致3个灾难结果

  • 避免记录自己的想法,而是引用原文的段落,一次性想要记录最正确的信息。
  • 总是把记录自己想法的笔记当作一次性的纸条,记录完从不归纳和总结。
  • 我们的永久笔记都是引自别人的段落,总是捕获别人的文章。

灵魂拷问:你自己的想法是什么?
在这个陷阱内,我们忘了自己做这条笔记的初始想法。

又戳中我的痛点,这3个点基本都中招了。

我的笔记风格就是把笔记当作永恒的真理来记录,结果总是写别人高亮的引文,不能说没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感觉引文更准确完整,所以基本上是大段抄录。

解决方案

在笔记里写下自己的理解,你的理解会增强笔记,进而笔记也会对自身形成反馈。

陷阱3 写文档笔记

传统的笔记方式:

  • 通过类别记录笔记 报告、任务清单、引用,关于一个主题的所有内容(科学、生物等等)
  • 通过不断嵌套目录来组织不断扩增的内容

这导致查找笔记的路径成了:

  • 这个内容是关于什么分类?
  • 它的内容是什么?
  • 它的目录是哪一级?

每次关联旧的内容,进行查找都造成思考的负担,不断嵌套目录的笔记导致很难查找,并且有可能无法根据内容找到的笔记,造成笔记的无效。

解决方案

原子笔记:记录一个点的想法,查找时直接搜索想法。

我的笔记方式

我从传统的目录笔记,到大纲笔记,再到卡片盒笔记,也是对于真理模型的深信不疑,我在不断切换工具和记录方式种想要达到一种合适的状态流。

OneNote很好,手写效果不错。但是踩中上面的陷阱,只能放入回忆的电影了。

微信截图_20230715121139.png

最后我放弃了迁移,重新记录原子笔记
微信截图_20230715120823.png

也可能不是那么合适。。。还是陷入了知识的汪洋。

借用一句‘我塑笔记,笔记塑我’,‘大家都勉为其难吧’。

词条

  • PKM: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 卡片盒笔记法:灵感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 ,这是卡片盒笔记法的3种笔记类型
  • 原子笔记:卡片盒笔记法的概念,每条笔记只记录一个知识单元的内容
  • 真理模型:这是我自己灵感空间的想法,基于物质世界之上,总有一条可以抽象出达到完美状态的公式
  • ‘我塑笔记,笔记塑我’:‘关公塑我,我塑造关公’ 的融梗
  • ‘大家都勉为其难吧’:《大明王朝1566》的台词,我很喜欢的一部剧

原文引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3): Error writing file '/tmp/MYs8qill' (Errcode: 28 -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583.cn/wp-includes/class-wpdb.php on line 2345
admin的头像-五八三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图形验证码
取消
昵称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