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NAT的配置

NAT的概念

NAT(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地址转换技术,它可以将 IP 数据报文头中的 IP 地址转换为另一个 IP 地址,并通过转换端口号达到地址重用的目的。NAT 作为一种缓解 IPv4 公网地址枯竭的过渡技术,由于实现简单,得到了广泛应用。

NAT的分类

根据 NAT 转换是对报文中的源地址进行转换还是对目的地址进行转换,NAT可以分为静态、动态、源、目的、NAPT。

静态 NAT

静态 NAT( Static NAT )是指 NAT 转换前的地址和 NAT 转换后的地址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通常是一个私网地址对应一个公网地址,手动将对应信息配置到网关中。

静态NAT的配置

首先配置好拓扑结构中的IP地址及其网络配置

1.png

设置好,AR1和AR2的接口的IP设置

2.png

3.png

配置负责内外网连接的路由器

4.png

动态 NAT

动态 NAT( Dynamic NAT )是在网关配置一个 IP 地址池( IP address pool ),地址池里面包含多个 IP 地址。在 NAT 建立会话时,在地址池内的 IP 地址按顺序分配一个转换后的 IP 地址。由于地址范围能够手动进行设置和更改,因此这种方式应用的比较多。

虽然和静态 NAT 有点类似,私有地址和公网地址是一对一的映射关系,但不是指定的 NAT 转换后地址,而是动态分配的、在 IP 地址池中排序靠前的有效地址。

源 NAT

源 NAT( Source NAT )是对发送方的源 IP 地址进行 NAT 转换。在公司内部网络的客户端,要访问互联网的服务器,客户端的私有地址作为发送源,把数据发送到网关时,必须将私有 IP 地址转换成公网 IP 地址才行。要和互联网上的服务器进行通信,必须使用公网 IP 地址,但是 IPv4 地址有限,无法为每台客户端都分配一个公网地址。大部分情况下,源 NAT 能够通过动态 NAT 方式节约公网地址资源。在网关上设置地址池,或在网关的接口使用 NAPT ,可以实现私有网络访问互联网的功能。

外部网络只能看到公网地址信息,源 NAT 能够隐藏客户端实际使用的 IP 地址,从而降低受到外部网络攻击的风险。

目的 NAT

目的 NAT( Destination NAT )是接收到的目的 IP 地址进行 NAT 转换。互联网的客户端,想要通过网关访问内部网络的服务器时,由于公司内部服务器使用内网地址,无法直接从互联网访问到,需要进行目的 NAT 。网关作为内部服务器的代理,把服务器的内网地址映射到公网地址,收到外网客户端访问公网地址时,网关将报文的目的地址转换为内部服务器的私有地址,完成路由和访问。公司内的服务器通常放置在 DMZ 区域中,能够对外部网络屏蔽内部服务器的地址,从而避免内部网络受到攻击。

NAPT

当有大量的内网客户端要跟外网通信,而公网地址只有一个或者少量时,网关无法完成私有地址和公网地址的一对一的分配。这时,网关需要结合 TCP 或 UDP 端口号,完成多个私有地址映射成一个公网地址的转换,这种转换方式叫做 NAPT( 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

NAPT的配置

首先完成拓扑结构的网络IP设置

1.png

设置完成后,对Server1的文件目录进行设置,在根目录处,并启动服务

2.png

配置AR2的网关配置

3.png

配置静态路由使得AR1和Client1可以进行通信

4.png

经过测试可以联通

5.png

配置映射使其关联

6.png

测试在Client1中直接访问AR2可以直接映射访问Server1

7.png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3): Error writing file '/tmp/MYrbW5gt' (Errcode: 28 -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583.cn/wp-includes/class-wpdb.php on line 2345
admin的头像-五八三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图形验证码
取消
昵称代码图片